每年3月的第二週期為世界青光眼週,是由世界青光眼協會和世界青光眼患者協會發起的一項倡議,在這為期一週的時間裡,世界各地將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,傳遞相關的知識及資訊,來提升大家對青光眼的關注及病識感。
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,視覺功能是身體機能退化的首位,加上3C產品的長期使用,高度近視族群增加,使得罹患青光眼的風險升高,近年來不僅在老年人口上佔有很高的比例,也有年輕化的趨勢。
當我們頭部和眼球在固定不動的情況下,使用單眼觀看正前方物體時,其水平視野範圍,由中央開始,往鼻側(內側)方向約60°,往耳側(外側)方向約95°;垂直視野範圍,朝上方約60°,朝下方約75°,這是正常眼睛的靜態視野範圍。
我們之所以能夠看見美麗的事物,除了歸功於寬廣的視野外,良好的資訊傳遞路徑也是必要的,視覺資訊以光線形式由雙眼同時攝像,透過視覺傳導路徑,達到腦部經過融像處理,因而產生了立體像。由於左右兩眼的視野有大幅度的重疊範圍,即使其中一隻眼在重疊範圍內出現部分視野喪失,另一隻眼睛則會補償缺損的部分。
另外,中心視力才是看清物體的主力,而周邊視野覺察力使我們可以無需轉動頭顱或移動眼睛,即可感知周遭環境的動靜。從中心到外側,清晰度會漸漸降低,也因此外側視力比較弱,一旦有病變的情況發生,在早期的發展階段往往很難被察覺。
當原本可以看見的視野範圍,有縮小或出現欠缺、暗點的異常狀態,即是視野發生缺損。什麼樣的情況會造成視野缺損呢?視野缺損與視覺傳導路徑有密切的關係,在傳導路徑上任一個位置發生問題,會導致不同表現的視野缺損。這裡先來瞭解一下視覺傳導路徑,我們的眼睛在接受到視覺資訊後,在視網膜成像,視網膜的感光細胞將感受到的光轉化為神經信號,經由視神經→視交叉→視束→外側膝狀體→視放射,一連串的路徑來到了視功能處理中心 — 枕葉視皮質進行處理和辨識。
導致青光眼的視野損傷,則是發生在視神經這段路徑上,當房水的產生及排出無法達到平衡時,積聚的房水將造成眼壓升高,如同充氣過頭的氣球,向後壓迫視神經,負責視覺訊息傳送至大腦的視神經細胞逐漸損傷、死亡,使其無法向大腦傳遞視覺訊息,此時,視野缺損的表現即開始緩慢地進展,通常是從周邊開始,慢慢地向中心發展,由於左右兩眼的代償作用加上周邊視野並非視覺主力,使得在初期發展時,患者很難自我覺察,等到發現時視野已縮減成管狀視野、對比敏感度降低、視物模糊及閱讀困難,到最後連中心視力都會喪失,這也是為什麼青光眼常被稱為沈默的視力小偷。

由上可以歸納得知,青光眼是一種視神經疾病,常因眼壓過高、眼睛血液循環不良等因素導致視神經萎縮受損。受損的視神經是無法再生回復的!因此,一旦確診了青光眼,患者應積極配合醫師指示用藥,定期眼科追蹤眼壓及視野,預防進一步的惡化。此外,也可以為自己選擇合適的輔具,來讓日常生活過得更順利。
可以依需求或症狀選擇適當的輔具:
1、眼壓控制及視野表現定期追蹤是青光眼的治療目標,可以在家中備有眼壓計,時時追蹤眼壓。
2、對光線敏感的情況產生時,可針對使用場合,挑選不同顏色的濾光眼鏡。
3、視野發生缺損導致在走路的過程,容易有跌倒、絆倒之情形,可以持白手杖來探測路況。
4、視力下降閱讀不易,可以使用擴視機來獲取資訊,或搭配聽覺功能,利用聽書機或閱讀器的語音朗讀功能。
Comments